登录注册

帮助中心 | 资讯首页 | 意见反馈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南都晨报

您好,欢迎来到中西部乐游网·南阳文化旅游网!

现场直播电子商城文旅产品国内游出境游门票预定南阳旅游网

|  热线:0377-66185858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阳

南阳

白振国:“不见冢”里“见”什么?

时间:2019-09-11 13:54:11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

 1.jpg

  中西部乐游网·南阳文化旅游网(nywhlyw.com)讯

  

  近日,笔者在考察鸭河通用航空文化产业园项目和鸭河工区至南阳市中心城区快速通道项目时,了解到鸭河工区皇路店镇焦庄村有一个自然村叫“晁庄”,而“晁庄”的东西南等距离(1000米)分布三个疑似大冢。其西侧“大冢”叫“晁坟”;其东侧“大冢”叫“双庙”,老百姓称之“龙头”;其南侧“大冢”叫“冢岗庙”,老百姓称之“龙心”。“冢岗庙”上有一清代石碑,碑文记载庙下旧有“不见冢”。得此情况,笔者作为一个南阳厚重历史文化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指导思想,迅速组织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杨宗岳,南阳理工学院副教授孙保瑞,南阳理工学院博物馆副馆长袁祖雨,南阳市公安局新华分局局长周付祥,知名文化学者苏玉熙,方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中坡,方城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李迎年等志同道合者,利用一个月的业余时间,考察现场,查阅文献,走访百姓,综合研判,我们共同有一个强烈的认知——中华文明的几个千古之谜在“不见冢”里可能将“见”出谜底。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朝代,周。

  

 2.jpg

  

  这个朝代有这样一个人,因为他的出现,给中国历史留下了诸多至今还没有解开的谜。

  

  这个人,虽未生于宛,却葬于宛,周室典籍因其失踪成千古之谜。这个人,就是东周的王子朝。

  

  王子朝,周景王庶长子。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周王室在继位问题上发生内战,王子朝占据王城洛阳数年,王子丐(嫡次子,被立为周敬王)避居泽邑;公元前516年秋冬之际,晋顷公出兵支持王子丐复位,王子朝遂携周室典籍投奔楚国。这一事件,《左传》《史记》均有记载。

  

  然而在王子朝奔楚之际,楚国在继位问题上也动荡不安。种种迹象表明,王子朝和那些周室典籍并没有到达楚国都城,而是滞留在南阳西鄂,也就是现在的鸭河工区一带。

  

  而在此之后,周室典籍神秘失踪。

  

 3.jpg

  

  现存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这批典籍文献的下落,而后人研究认为,这些典籍很可能随王子朝入葬。

  

  《皇览》(三国魏时奉敕所撰皇室典籍)这样记载:“(王)子朝冢在南阳西鄂县,今西鄂晁氏自谓子朝后也。”也就是说,王子朝的墓就在今鸭河工区一带。

  

  就在近日,本文作者白振国在史书记载的这片区域发现了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大冢,就此组织团队展开的一系列研究、调查与实地探测均表明:不见冢即王子朝冢。虽还有待考古发掘证实,但无可否认的是,一个文化传奇、一个或将改写中国历史记述的发现,也许会在南阳徐徐展开。

  

  今天,刊发白振国的文章《“不见冢”里“见”什么》,一同跨越2600年的时空,看看那个时代的中国故事。

  

  第一谜:周王子朝墓葬到底在哪里

  

  4.jpg

  

  王子朝是周景王庶长子,公元前516年因王位之争失败后携带周朝典籍、礼器在召、毛、伊、南宫四大家族追随下投奔楚国。《皇览》一书明确指出:“王子朝冢在西鄂县西。”东汉科学家张衡即西鄂人,故址大致相当于今卧龙区石桥镇为主,以及方城县博望镇、宛城区新店乡、鸭河工区皇路店镇的部分区域。

  

  经多次实地调查,研讨论证,我们一致认为“不见冢”即是王子朝冢。得出这一判断有六条直接线索,三大历史地理背景。线索一,“不见冢”位置符合文献记载。“不见冢”在今卧龙区石桥镇龙窝村夏庄自然村,位于石桥镇最西部,正所谓西鄂县西。冢上有一个庙,名“冢岗庙”。今存唯一庙碑,刻于大清道光元年,碑文载:“旧有不见冢”。线索二,位置符合郊南祭祀传统。“不见冢”正北方约1500米处是鸭河工区焦庄村晁庄自然村,中间是略有起伏的岗坡地。“晁”通“朝”,晁姓起源于西鄂。我国古代祭祀祖先神灵的位置,一般都是南部,所谓“南郊之祭”。线索三,封土规格形制与王子朝身份相符。经李玉海、李广文、王建设等十多位老人回忆,封土原为三层棱台形,顶层面积约两亩,高约15米。此规格封土合乎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王侯级。贵族陵墓上建享堂,大约在殷商时就已出现,早期享堂演变为后世的庙宇。所以,地上庙宇与地下陵墓必然有所联系。线索四,与有关部门钻探结果相符。有关部门曾对“不见冢”进行了近一个月的钻探,初步查明,这是一处战国早期或春秋晚期的特大型墓葬。墓道长60米,墓室长40米,宽38米。这一结果与我们的判断吻合。线索五,排除鄂侯的可能。

  

  2012年为配合南水北调南阳段工程,南阳文物部门已在石桥镇东南部白河东岸的夏饷铺村发掘了20余座鄂国贵族墓葬,还有30余座未发掘。出土的青铜器上有“鄂侯夫人”“鄂姜”“鄂侯”等字样,时代在西周晚期。线索六,冢名“不见”,暗藏玄机,指向王子朝。周王室的国家典籍和周鼎等国之重器,本来传承有序。正如《吕氏春秋·先识》中的记载:“夏太史终古见桀迷惑,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见纣迷惑,载其图法奔周;晋太史屠黍见晋公娇无德义,以其图法归周。”王子朝载周王室典籍奔楚到西鄂后,既不能将其归楚,又不能归晋,也不能再还回周王室,无法正常传承,违背了夏商史官见国家政权更迭而主动有序传承的传统,又不忍遗失散落,无奈只得深藏地下。所以,尽管其墓冢十分高大,清晰可见,后人还是依其事迹将其冢名为“不见冢”。称王子朝冢为“不见冢”,不仅恰当,还至为玄妙。

  

  上述是六条较为直接的线索,判断今石桥西的“不见冢”是王子朝冢,还有三大较重要的历史地理背景。第一,依托召氏基地。西周王朝国家发展战略中,侧重东南,召公虎及其族人在召南地区,势力强盛,几乎与周公平分天下,有所谓周召共和之称。周代时的召南地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南阳市南召县。拥戴王子朝的召氏之族,举族跟随,自然首选紧靠召南的鄂国。这样王子朝流亡集团便可就近获得召氏之族提供的供给和保障,依靠召氏之族的基地——召南,王子朝集团存活进而反攻洛阳才成为可能。第二,乘便鄂周嫌隙。鄂侯商纣王时期与西伯昌齐名,周厉王时期与西周关系大逆反,鄂侯驭方从屏藩南疆到举兵反叛,周厉王下令“扑伐鄂侯驭方,勿遗寿幼”。鄂国遭重创但并未亡国。2012年南阳市文研所抢救性发掘20余座鄂国贵族墓葬,时代在西周晚期。东周时期鄂国是否存在,我们都可以推断鄂国旧地与周室有隙,王子朝集团适宜在此驻足。该地区在西汉时为南阳郡西鄂县。第三,占据进退地利。古代南阳与洛阳相通,有三鸦路、夏路,西鄂直通三鸦路、东临夏路,交通便利,进退有余。

  

  第二谜:晁姓发源地到底在哪里

  

  5.jpg

  

  “晁”姓是我国重要的姓氏之一,分布于世界各地。晁姓家族,在汉代时因为出了一位高官晁错而兴盛,在宋朝时又因为出现一位“晁半朝”——晁迥,而使晁氏家族再扬威名。此外,宋朝时还出过著名学者晁端礼、晁补之、晁冲之。南宋有藏书家晁公武,元代有兵部尚书晁显等等,为华夏民族的历史增色不少。

  

  据史书记载,晁姓源出两支。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支源于东周周景王的儿子朝。因为古代“朝”和“晁”通用,王子朝的子孙以“朝”为姓。另一支源于春秋时卫国的一个大官史晁,他的后代以祖宗的名字作为姓,一直流传后世。《史记》是我国最重要的一部史书,是我国最权威的史学资料之一。《史记·晁错传·索隐》记载:“晁氏出南阳,今西鄂晁氏之后也。”司马迁在此明确指出了晁姓起源于西鄂,这是司马迁经过当时的史料记载甚至实地考察所得出的结论。《皇览》是三国魏文帝时编写的百科全书,被推崇为我国古代类书之祖。据《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载,魏文帝曹丕时“(王子)朝冢在南阳西鄂县,今西鄂晁氏自谓子朝后也”。由此可以推断朝奔楚之后定居在西鄂,并葬于此,其后代便以“晁”为姓。宋代黄庭坚在其诗作《送晁道夫叔侄》中称赞道:“晁氏出西鄂,世家多艺文。文庄和鼎实,尚书亦大门。”

  

  晁氏在西鄂今遗存“晁庄”一村名,“晁坟”一地名。“晁庄”按现在行政区划属鸭河工区皇路店镇焦庄行政村。“晁庄”村南约300米一坡地村民指认为“晁坟”,我们实地调查发现,“晁坟”不知何时已被推平,但有大冢迹象。从分布面积看“晁坟”可能为晁氏家族墓地。晁庄、晁坟、王子朝冢,三者相互关联,应该构成了王子朝一族在此定居、埋葬、守墓的关系,综上所述鸭河工区的晁庄应是晁氏的发源地。

  

  第三谜:周王朝典籍到底遗失在哪里

  

 6.jpg

  

  王子朝携国之典册奔楚是中华文明历史上的大不幸事件。这批典籍是王权正统的象征,也是治国理政必需的档案资料,更是国家的文化血脉。我们知道,中华文明肇启于伏羲,兴盛于黄帝,紧接着就是尧舜禹,夏商周,三皇五帝,三坟五典,如再上溯,燧人氏,有巢氏,更是遥远的故事。古希腊、古埃及的古史年代历历在目,而中华文明的准确历史、确切年代却不足3000年。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国家实施“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都是王子朝惹的祸。

  

  王子朝由于当时特定历史条件限制,这批典籍没有传承,必然遗失,遗失方式不外有三,一是秘藏,二是散落,三是损毁。鉴于这批典籍对当事人的重要意义,散落和损毁应是极少数量,大部分应该会被秘藏。秘藏的方式和地点最大的可能就是埋入王子朝冢,也就是后人所称的“不见冢”。“不见冢”是周王室典籍的主要遗失地。据村民李玉海回忆,庙大殿前二层台地上,中轴线右侧原有一间纯石小房屋,坐北朝南,高约1.2米,门窗俨然,全用青石雕砌而成。石室已毁,今村中有残存屋脊构件。在土木建筑的庙宇院落较中心位置建造一石室,这在全国都可能为仅见。意义何在?我们知道宫殿建筑群中的石室,一般都特用存放国家典籍档案处,至今“石室”成了国家图书馆的雅称。司马迁和左丘明都有这方面的记载,我们猜测“不见冢”上的石室是否暗藏王子朝冢秘藏国家典籍的玄机?

  

  第四谜:《山海经》编纂者到底是谁

  

  《山海经》、《诗经》、《易经》并列,是我国最重要的三大经,是先秦华夏族的百科全书。自古至今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山海经》成书于春秋末或战国早期,著书者非一人而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掌握较全面的海内外文化信息。也就是说《山海经》的编纂者是春秋末或战国早期,一个全面掌握海内外文化信息的集体,这个特定的集体,历史地看可能有两个,一个是洛阳周王室,一个是西鄂王子朝。更客观地分析,这个特定集体只能是西鄂王子朝,如果是洛阳周王室,他们没有理由不署名,而西鄂王子朝集体有充足的理由不署名。前述,第一谜、第二谜、第三谜的破解,我们知道王子朝集体拥有周王室典籍,生和死都没有离开今天鸭河工区和石桥这块神奇的土地,一旦发掘“不见冢”和“晁坟”,应该会见到很多和《山海经》有直接关系的典籍,南阳会成为研究《山海经》圣地。

  

  王子朝一行中,既有王室成员,世袭贵族,还有供职于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吏及学者,尤其计然和弟子们。计然又称计倪、计研、姓辛氏,名文子,晋文公重耳的后裔,出生在公元前560年左右,追随老子学道,是老子最得意的门生,尽得老子真传,被誉为道家二祖,多次到吴、越、楚、周游列国,是当时地理大家。他们携带的周室典籍非常珍贵,应包括皇帝以来的尤其夏商的文物、图案、盟誓信符,及周代列王的诰命及诸侯各国信符、奏章,及各方的地理、人口、风俗、祭祀、特产等等需报告的文书档案资料。而这些都是《山海经》得以成书所必需的文献基础。

  

  第五谜:老子辞周退隐到底隐哪里

  

  老子辞周退隐到底隐在何处?截至目前,已经知道的有南阳市西峡老君洞、湖北荆门和陕西华山南顶三地在争论。我们认为南阳市西峡县老君洞可能性最大。老子作为周王室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长,在王子朝奔楚事件中,随着周王室典籍可能也到了西鄂。王子朝被杀后,王子朝集团星散,老子自然不可能返周王室洛阳,无奈只能选择隐居。孔子游叶,孔子适楚,老君山,老君洞,西峡回车镇,老子是周之典藏史,“王子朝……奉国之典藏以奔楚”“计然为道家二祖”“范蠡尊计然为师”等一颗颗散落的文化珠宝,串联起来,老子归隐到南阳,难道不可能吗?

  

7.jpg

  

  第六谜:沉没周鼎的泗水到底在哪里

  

  泗水捞鼎是一个从秦汉至今聚讼不已的历史公案。秦始皇在彭城泗水打捞过,汉文帝在汾阴庙祠过,汉武帝在汾阳找寻过,地点各不相同,都未获成功。这说明在秦汉时期,泗水的确切位置已无法确定。能确定的是当时盛行周鼎没于泗水的传说,周鼎是因沉没于泗水而神秘失踪的。我们在王子朝冢调查时发现,在此冢旁边也有一条泗水河,上世纪50年代建造成水库,库名俗称龙窝水库,也叫冢岗庙水库。泗水流向东南,在丰山北麓清泠渊深潭处与白河交汇。《山海经》中记载:“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九钟是否有九鼎的隐喻?如果将来考古发掘证实我们对王子朝冢的判断,就会间接证实南阳的泗水才是真正沉没周鼎的泗水,因为王子朝集团完全可能将周鼎和典籍一起运来。周鼎和典籍都是国家重器,是王权正统的象征。

  

  第七谜:春秋楚汉南阳圣人为什么多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中国诸侯纷争的春秋时代。这一时期的南阳,曾出现两位走出世界,名垂史册的杰出人物:一个是秦国宰相百里奚,另一个是中国的商圣,越国名相范蠡。地以人传,由此,南阳便以人杰地灵而名扬天下。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这一时期为战国时代。战国时期的南阳,有着飞跃的发展:一是“南阳”之地名由此诞生;二是南阳的郡级建制由此确定;三是南阳的冶铸业、丝织业居全国前列;四是南阳玉雕享誉全国;五是楚长城先于秦长城屹立于南阳大地……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全国大一统的秦朝时代。这一时期,南阳地区又涌现了中国历史上农民领袖陈胜。辉煌鼎盛的南阳已在秦朝时代显露峥嵘。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两汉时代。两汉时代的南阳,经济繁华,富冠海内;人才辈出,异彩纷呈;发明创造,举世第一。张释之,汉文帝时的大法官,被历代奉为法官的楷模,时称:“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张堪,张衡的祖父,渔阳太守,勤政爱民,有“张君为政,乐不可支”的千古美誉。张衡,显赫世界的科圣,其成就堆积如山。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著一部《伤寒杂病论》,以中华智慧为人民找到了除病保健之法,因而被尊称为“医圣”,万世景仰。张骞,南阳博望侯,凿空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召父杜母,南阳太守召信臣和杜诗,因在南阳任上的政策,成为中国好官的代名词——父母官。刘秀,光武皇帝,排榜名君之一。诸葛亮钟爱南阳,隐居卧龙岗。被南阳人誉为“智圣”。左雄,东汉南阳郡涅阳(今镇平)人,首创中国科举制度。

  

  春秋楚汉南阳历史上圣人众多,群星璀璨,彪炳史册。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文化厚重发达,必育经世治国之才。南阳地区开发最早,文化先进,三皇五帝时代已是一个郁郁繁华之地。《路史》中称南阳:“宛,郁郁华国。”王子朝集团携周王室典籍奔南阳后,南阳文化史上出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勃发两汉,延续至今。科圣张衡在《南都赋》中总结南阳文化之根源时说:“固灵根於夏叶,终三代而始蕃。”夏文化在南阳坚实地扎下了根,经过夏商周三代而达到繁荣。张衡之张氏是在王子朝冢所在地——西鄂,与晁庄之晁氏并列的名门望族。张衡在天文、历法、技术发明、文学等诸多方面有全面发展,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除了他自己的努力,敏而好学,不舍昼夜,见玄深思外,是否与当地较易读到散失的周室典籍有关,我们不得而知。

  

  现在,快速通道和通用航空文化产业园项目均进入开工建设的倒计时,对“不见冢”和“晁坟”的抢救性发掘已时不我待。同时,盗墓贼也在和我们争分夺秒地抢时间,我们考察到的疑似“大冢”均出现多处盗洞,伤痕累累,触目惊心。因此,我们不揣冒昧,不怕出丑,即使论证失误,贻笑大方亦在所不辞。我们做的研究,若真能抛砖引玉,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八千年文明史甚至更早的中华文明穿越时空,洞然打开,展示给我们的将是什么呢?

版权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稿件未找到原作者或原始出处,请理解并联系我们处理)。 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377-66185858

微信号:ly13949371301

官网:www.zxblyw.com

中西部乐游网&南阳文化旅游网官方微信平台

南阳市旅游协会旅行社业分会新闻发言人

南阳市旅游协会理事单位

宛城旅游协会副会长单位

Copyright © 2014-2020 中西部乐游网&南阳文化旅游网 | 旅行社服务备案登记编号:L-BJ-CJ00423-WD229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130302000151号